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7篇
  免费   985篇
  国内免费   1438篇
测绘学   557篇
大气科学   743篇
地球物理   845篇
地质学   2806篇
海洋学   614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5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华北地区农业干旱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确定了冬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曲线,提出了农业干旱指数和农业干旱预警指数两个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明确生物学机理的华北农业干旱预测数值模式。对北京、石家庄、郑州和济南1998年至2000年432旬的农业干旱模拟结果表明:农业干旱预警定性准确率为90.7%,定量准确率在87.5%左右;此外,模拟表明模式也可以对区域农业干旱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对北京等地区历年农业干旱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于大气干旱,在自然气象条件下,北京等地区作物生长期内几乎每年都存在农业干旱现象,特别是冬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每年均存在一次较为严重的农业干旱胁迫过程,但农业干旱胁迫程度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功率谱分析表明其具有3~6年的周期变化规律。对平均气候状况下华北地区农业干旱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在自然条件下,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小麦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即大约在冬小麦开花、灌浆至成熟期,农业干旱胁迫指数存在一种自然的逐渐加强的动态过程,这与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实践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92.
荒漠戈壁下垫面表面动量和感热湍流通量参数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合理筛选以后的野外观测资料,研究了荒漠戈壁地表湍流通量参数化的问题。首先,分析了Monin-obukhov相似函数的特征,并拟台出了其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风速和温度相似性函数随稳定度参数的变化曲线与典型经验曲线差异较小,并且在经验曲线分布范围以内,但中性时的值有所不同。同时,还用该资料给出了动量和标量粗糙度(感热粗糙度)长度的平均值及其标量粗糙度随摩擦速度的变化关系。发现标量粗糙度的平均值大约比动量粗糙度的小一个量级,并且随摩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明显比其理论预测值要大。  相似文献   
93.
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强 《干旱气象》2003,21(3):74-78
文中回顾了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目前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国内外在未来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研究方面面临的一些主要科学问题,以及对未来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的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同时还指出了大气边界层气象学在思想上和方法上应该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4.
Blade算法的产生是根据地震点的分布寻找地震断层,其优势在于能从较稀疏的点分布中找出线型条带模式,但不足的是完全不考虑地震的震级屑性。针对Blade算法的几个不足之处逐步改进,提出了震级加权四指标Blade算法。算法主要的改进体现在:①引入以震级为变量的权重函数,体现了高震级地震的控制作用,通过模拟与实例比较了三种权重函数的效果;②改进原方法中所挑出的Blade中心必须有地震点,引入四指标评价体系代替原方法的二指标评价体系,同时还根据指标值将挑选出的线型条带修正到更淮确的位置。将原算法与改进算法应用于华北地区4级以上的地震数据集以按寻地震带,结果表明,震级加权四指标Blade算法较Blade算法有显改进,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5.
一次沙尘暴中尺度低压和沙尘输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SU/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4),以常规观测资料为初始场,成功地模拟了造成“94.4.5”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张掖热低压。并通过给原有的中尺度模式系统加入沙尘输送方程和驱动地面沙尘抬升参数化方案,用改进后的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成功地模拟了沙尘抬升和输送,与实况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6.
斜坡岩体由小变形到大变形乃至滑坡的发生,实质上是由组成斜坡的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将协同学引入斜坡的稳定性预测评价中,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斜坡失稳时间预测模型──协同预测模型.经实例检验,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滑坡的短期或临滑预报.  相似文献   
97.
试论陆壳增生的两种基本模式及其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地壳是地球形成演化的必然产物。大陆地壳由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地体的拼贴而增生;同时已形成的大陆地壳沿着新的断裂分裂、离散而碱小。因此大陆地壳是地体拼贴增生与分裂离散的综合结果。太古代早期,原始陆壳形成后,主要通过环太平洋型与天山型两种基本模式达到陆壳的增生。环太平洋型陆壳增生模式出现于陆块的边缘,由古大陆向大洋方向单向增生,增生年代由老到新,增生地体一般都有较大距离的移置,其增生与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有关。天山型陆壳增生模式出现在陆块的内部,其形成与陆块的开台作用密切有关,可以但不一定伴随有俯冲作用。当古大陆沿一定方向断裂带分裂、离散。其间形成新的海槽接受碳酸盐岩和正常陆源碎屑沉积物与来自地壳深部或地幔的火山物质。由于壳下应力条件改变,两侧古陆相向运动,海槽中物质受两侧古陆碰撞挤压,形成褶皱造山带,并把两侧的古大陆“焊接”成新的、范围更大的大陆地壳。  相似文献   
98.
中国西北部“4.5”沙尘暴过程中尺度低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利用改进型PSU/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4标准版),取模式水平格距40km,46×61网格,垂直方向a取15层,即从地面到模式顶(100hPa),σ=0.0、0.1、0.2、0.3、0.4、0.5、0.6、0.7、0.78、0.84、0.89、0.93、0.96、0.98、0.99、1.00,采用NCAR的30'×30'地形资料,以常规观测资料作为初始场,较好地模拟了此次沙尘暴过程的海平面气压的演变和分布,特别是张掖、柴达本盆地以及敦煌附近的三个中低压。同时,模拟了张掖中低压与蒙古冷高压之间的甘肃河西沙尘暴东大风。敏感性试验表明,沙尘暴中低压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受于物理过程制约;沙尘暴中尺度系统的研究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研究是有区别的,积云对流参数化并不是特别重要,在设计研究沙尘暴的数值模式中,应当合理地处理其他的热力、动力过程及大气外强迫源的作用。模式水平格距、地形真实程度对模拟中低压的位置、中心强度有重要贡献;下垫面变化中低压强度有一定影响。张掖热低压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在有利的环境形势下,特殊地势起了重要作用,表现为直接动力强迫和间接热力强迫。  相似文献   
99.
塔里木及邻区晚古生代早期古气候与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塔里木及邻区晚古生代早期气候的地球内部因素为古昆仑和南天山两个古洋盆封闭及有关的两条缝合构造带演化,从而形成上述时空段内热带海洋气候、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及热带滨岸干湿气候区域的更替,古气候特征的判断主要依据古地磁数据、古生态气候学、沉积环境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0.
The wave velocity for two types of granitoids was measured using the analytic method of full-wave vibration at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The laws of velocity changes for them differ with the pressure boost and temperature rise, and the velocity change of S-type is more violent than that of I-type. The “softening point” of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V μ) is also revealed during the measurement for two types of granitoids imitating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t a certain depth. But the depth of “softening”, Vp after “softening” and the percentage of Vp’s drop around the “sofrening point” for two types of granitoid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depth of “softening” is 15 km approximately and Vp after “softening” is 5.62 km/s for S-type granitoid. But for I-type granitoid the depth of “softening” is 26 km approximately and Vp after “softening” is 6. 08 km/s.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of rock slices after the experi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softening” of elastic-wave velocity is caused by the partial melting of granite.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ow-velocity layers developing in the interior of Earth crust are related to thc partial melting of different types of granitoids. The formation of the low-velocity layer in the upper-middle Earth crus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ype granitoid, but that in the lower Earth crus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type granito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